近期,针对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,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一批“根治欠薪”典型案例。其中一起案例,上海某餐饮店的35名打工者在讨薪中,因涉案公司恶意注销,导致讨薪无门,后在检察机关等多部门帮助下才“追薪成功”。该典型案例再次提示,打破信息壁垒对提高社会治理效能,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十分重要。
近年来,各地实践表明,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与扩大信息共享密切相关。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推行的“最多跑一次”,深受群众欢迎,其本质也是打通信息孤岛,使职能部门实现数据共享。我国职能部门比较分散,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不一,加上一些部门出于信息安全、保护隐私等考虑,对数据共享积极性不高,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仍存在较多困难。
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,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。上述典型案例中,部门间信息壁垒造成的“时间差”犹如一道“看不见的墙”,让维权者错过讨薪时机,甚至可能让欠薪者逃避处罚。反过来说,数据互联互通是大数据监督发挥作用的基础。在涉劳动者群体性欠薪案件中,用工人员多、维权途径复杂,往往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推动人社、工商、仲裁等多个部门协作,问题才能得到解决。
劳动维权关乎民生,一丝一毫马虎不得。根治欠薪,一方面要打破信息壁垒,完善信息共享机制,提高时效性,提升准确性。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行政、执法、司法信息配合,构建顺畅的衔接机制,避免“程序空转”。另一方面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,充分发挥大数据监督效力,合力构建全方位的治理网络。随着信息共享、线索移送、部门协作等机制健全完善,运作更加顺畅国家审批的配资网址,数据资源将能发挥更加积极有效作用。